“三支一扶”不是讓大學生永久留在基層,很多人通過“三支一扶”獲取一至兩年的基層工作經驗,再參加公務員考試,如果能夠通過,就可以轉為正式公務員。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人數將達到834萬人,和2018年比較增加了1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大學畢業生人數年年增加,也意味著就業競爭年年加劇。除了考研、考公務員、校招、社招外,還有一條路,就是參加各級政府和共青團組織提供的“下基層”崗位:“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西部志愿服務計劃。 也有人說,這是考取公務員的一條捷徑。
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中,13%的崗位面向有基層工作經驗的考生。而在這13%中,大學生村官的可選擇性最高,占99.6%。在就業難的背景下,有關部門專門拿出部分崗位招考“有基層工作經驗”的人,是吸引大學生參加“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西部計劃的主要原因。
在江蘇的“三支一扶”計劃中,從2014年至今,參加扶貧和支教的人數占比最高。
我們梳理了江蘇各市招募“三支一扶”的人數,2018年,蘇北五市(宿遷、徐州、連云港、鹽城、淮安)招募人數較多,最多是宿遷,招了90人,而經濟較發達的蘇南五市(南京、無錫、蘇州、常州、鎮江)2018年沒有招募“三支一扶”人員。
根據江蘇省人社廳公布的2015-2018年“三支一扶”錄取名單,發現女生數量遠超男生。一方面說明,在“三支一扶”人員錄取上,男女平等,沒有性別歧視,另一方面也說明,女生更喜歡穩定的工作,通過參加“三支一扶”,希望將來考公務員。
2018年江蘇省“三支一扶”擬錄用400人,其中只有2人畢業于985高校,13人畢業于211高校。剩下的385人均畢業于普通高校,占96%。從這組數字可以看出,重點高校畢業生對下基層再考公務員這種“曲線”就業計劃似乎不太感興趣。
在400人中,327人為大學本科,占81.5%,40人為研究生,還有33人為大專生。而在327名本科生中,淮陰師范大學、徐州師范大學科文學院、揚州大學廣陵學院位列前三。這三所院校都在蘇北,而蘇北地區“三支一扶”的崗位也較多。
在擬錄取的40名研究生中,揚州大學最多,幾乎是別的院校總和。
在擬錄取的33名大專生中,位于泰州的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占比最高,幾乎是其他學校的總和。
從“三支一扶”錄取人員名單中,我們發現:未來地方父母官更多來自普通院校,女生較多。
我們還發現:在公布的擬錄用人員中,專業背景多為財務會計、中文文秘、公共管理等文科專業。
除了“三支一扶”,大學生還可以選擇“大學生村官”和“西部計劃”項目。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學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