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學
基本信息
專業
|
085100 |
專業名稱
|
建筑學 |
學制
|
3 |
學位類型
|
專業學位 |
學院名稱
|
111 |
聯系人
|
于殿隆 |
聯系電話
|
0755-26536246 |
電子信箱
|
szusaup@szu.edu.cn |
初試科目
|
[101]思想政治理論;[201]英語一;[355]建筑學基礎;[501]建筑設計快題(6小時); | ||
復試科目
|
[FS30]建筑設計及其表達; |
專業方向及指導教師
專業方向代碼
|
專業方向
|
指導教師
|
01
|
公共建筑設計
|
羅薇,孟建民,陶伊奇,馬景忠,殷子淵,彭小松,范悅,郭馨,齊奕,何柯,龔維敏,金珊,鐘波濤,林正豪,肖靖,丁建華,朱繼毅,張彤彤,宋向陽,鐘中 |
02
|
居住建筑設計
|
陳佳偉,陳珊,何川 |
03
|
綠色建筑設計
|
趙陽,袁磊,夏珩,呂帥,吳向陽,唐海達,崔冬瑾 |
04
|
既有建筑的保護更新
|
顧蓓蓓,張軼偉,喬迅翔 |
05
|
城市設計
|
楊鎮源,趙勇偉,曲菲,吳昆 |
專業介紹
085100建筑學(一級學科):
專業代碼:085100
專業名稱:建筑學
建筑學是研究建筑物及其環境的學科,作用是指導建筑設計創作實踐。本專業綜合性較強,具有科學與藝術、理工與人文結合的特點。深圳大學建筑學專業成立于1983年9月,長期是深圳大學重點學科,1993年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扶持學科,2003年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專業,2008年被定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分別于1996、2001、2006年獲得二級學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歷史與理論和建筑技術科學專業的碩士研究生招生及學位授予權;于2011年獲得建筑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招生及學位授予權。2012年,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評估,獲得建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
培養目標:
掌握建筑學學科系統的專業知識和堅實的基礎理論,熟悉國內外學科發展狀況,具有較高的設計水平或設計理論基礎,能夠獨立從事建筑學領域的科研和設計實踐工作,培養具有較寬的知識面、較強的創新設計能力和一定科研能力的建筑專業高級設計人才。具有較高的設計水平或設計理論基礎。
培養方向:
1. 公共建筑設計:結合城市規劃和以城市發展為背景,從公共建筑空間構成模式、建筑形態學、建筑行為學等理論為基礎,對公共建筑各類型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展開研究。
(主要涉及建筑類型:辦公建筑、商業建筑,旅游建筑、科教文衛建筑、,通信建筑以及交通運輸類建筑等。)
2. 居住建筑設計:以我國城市化高速發展背景下的人居需要為出發點,對居住空間構成、建筑形態、人群行為特征及居住環境等展開研究。
(主要涉及類型:高層公寓建筑、城鄉居住建筑、老人住宅、社會保障性住宅、高級住宅等)
3. 綠色建筑設計:研究建筑在其全壽命期內,如何以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的方式設計建造,以達到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可持續”建筑。
4. 既有建筑的保護更新:關注中國傳統城市建筑的研究,發掘傳統空間聚落的建構規律,注重對歷史環境生存機制及其保護策略目的的探究。
5. 城市設計: 通過研究城市空間環境、視覺藝術與建筑設計之間的相互關系,以人的行為和感受為基礎,綜合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原理對城市物質空間和景觀環境等進行設計與研究。
導師隊伍:
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在職教師共89人,其中全國高等教育建筑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全國高等院校城市規劃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中國建筑學會理事1人。師資隊伍中教授24人,占27%;副教授27人,占30.3%;講師38人,占42.7%。具有博士學位的60人,占67.4%,有國外留學或進修經歷的占三分之一。學院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好,理論基礎和基本功扎實,教學、科研與設計并重,形成了嚴謹求實的教風。
學術骨干簡介:
1、范悅教授,于2019年受聘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原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院長,全國建筑學專業指導委員會、評估委員會委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建筑評估分會常務理事,遼寧省土木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副理事長。
2、孟建民博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建筑設計大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常務理事、建筑師分會副理事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第七屆梁思成建筑獎得主。
3、仲德崑博士教授:深圳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評估理事會副理事長、《中國建筑教育》主編、江蘇省土木建筑學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建筑師學會主任。長期專注研究可持續發展的城市形態與結構、大型公共建筑設計、城市公共空間環境設計、中國古代城市和歷史街區更新與保護等。發表論著數本,論文數十篇。
4、覃力教授:“公共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方向學術帶頭人,中國建筑學會會員,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與職業實踐工作委員會委員。主持或參加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博士點基金在內的9項縱向科研項目和3項橫向科研項目,出版了專著6部、譯著2部,發表論文50余篇。
5、龔維敏教授:專注公共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研究,他主持設計的深圳特區報、深大建筑學院院館、東莞理工大學圖書館、深圳西客站等建筑設計影響巨大,多次獲得政府與民間設計大獎。
6、饒小軍教授:“建筑歷史與既有建筑的保護更新”方向學科帶頭人,全國建筑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基金及其它政府科研項目多項,出版《西方近現代的歷史主義批判》等多部著作和學術論文。
7、艾志剛教授:專注高層建筑設計、綠色建筑設計研究,現任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深圳市注冊建筑師協會副會長、《注冊建筑師》副主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省市科研項目多項,主編《高層綜合體建筑設計》,主持多項大型公共建筑設計。
8、何川教授:“居住建筑設計及其理論”方向學術帶頭人,長期專注居住建筑設計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建筑部科技項目多項,發表論文、主持住宅建筑設計多項。
9、楊文焱副教授:在公共建筑設計設計方面造詣深厚,任廣東省建筑師協會理事。主持設計深圳鹽田區行政文化中心、深圳大學圖書館北館等建筑獲得大眾好評及政府設計獎項。
本專業的核心課程有:現代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理論與研究方法,建筑設計專題,居住建筑與社區,高層建筑設計概論等。
教學資源:
建筑學科為教育部名牌專業,為廣東省優勢重點學科。建筑學院擁有藏書豐富的建筑圖書資料室、建筑物理實驗室(深圳市重點實驗室)、建筑模型與材料試驗室,建筑數字化試驗室(中央支援地方項目)。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具有國家甲級設計資質,為國內知名的優秀設計企業,建筑學院與設計院實行一體化管理,建筑學科教師在設計院設有工作室,學生可以在教師工作室進行設計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深圳市是聯合國命名的設計之都,擁有眾多的優秀設計企業和設計師,為建筑學專業實習和就業可提供了充足的機會。建筑學院與他們有廣泛的合作。已經建立的校外基地與校外合作單位主要有: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筑博建筑設計有限公司、悉地國際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市歐博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深圳市清華苑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等。
獎助體系:
除學校的獎助制度外,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向上,促進學生專業素質的全面提高,深圳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與佳兆業集團特在學院設立賽達•佳兆業獎學金。包括建筑考察獎:每年提供5名國外考察名額,一等獎25000,二等獎15000,三等獎10000;學術優秀獎:一等獎3000,二等獎2000,三等獎1000;助學金,1000至3000。
就業情況:
深大建筑學教育學科知識面寬,重視實際設計能力培養,實習時間長,畢業生可以勝任建筑方案設計工作。本專業畢業生的一般就業去向:(1)建筑設計公司,(2)政府建筑管理部門,(3)房地產公司。
國際合作最新進展:
我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建筑環境學院合作二年半學制雙學位課程的合作協議已正式簽署,第一批研究生即將啟程赴英,2018年入學的建筑學、城市規劃研究生入學后在滿足相應條件下,有望轉入該雙學位課程,通過深圳大學一年半及諾丁漢大學一年的學習研究,將獲得深圳大學建筑學碩士/城市規劃碩士及諾丁漢大學建筑學(設計)碩士雙學位。
招生概況:
本專業報考極為熱烈,生源分布廣泛,來自全國各大建筑院系本科畢業生,部分來自211大學畢業生。要求考生為大學本科畢業(不接收同等學力考生),對建筑設計具有濃厚興趣,知識面寬,基本功扎實,身體健康,生活樂觀。歡迎具有博士授權或碩士授權高校的考生報考,歡迎推免生。
報考要求
要求考生為大學本科畢業(不接收同等學力考生),對建筑設計具有濃厚興趣,知識面寬,基本功扎實,身體健康,生活樂觀。歡迎具有博士授權或碩士授權高校的考生報考,歡迎推免生。
微信:學府考研 | 微博:@學府考研輔導 |
![]() |
![]() |
十年關注,只做考研,陪你上岸,研訊、資料、干貨都在這里! 微博微信掃碼回復關鍵字“網課”,免費領取學府網課夯實班! |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學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