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最根本的目的不是傳授知識和培養人,而是把人分類。從大學畢業,一部分同學將進入名校/普通學校讀研,一部分同學選擇就業,他們日后很可能有機會獲得一份高薪而體面的工作。一部分同學則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連續碰壁。生而為人,每時每刻都在被社會挑選,但大學這一次可能是最重要的。
不要再相信高三老師和你說:“上了大學,你們就輕松了。”
也不要再相信大學學長和你說:“沒掛過科的大學不叫青春。”
大學,是個把人分類的機器。
混日子和假裝努力是常態
曾經看過有一個關于大學生空閑時間調查顯示,80%的人將時間用于休閑娛樂,男生大多打游戲,女生大多數刷網劇,只有不到20%的人將時間用于實習、兼職、看書。
大學生們堅持不懈地在微博、朋友圈立flag,“我會好好努力”,“我不再熬夜”,卻還是日復一日,越睡越晚。
玩手機已經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更怕的地方在于,許多大學生將自己的玩樂合理化,日常就是假裝努力。
逃課,期末考前半個月復習,打小抄,掛科,補考。
四級考了3年還是沒過。
專業課的書沒翻過5頁。
教室用來睡覺或玩手機。
畢業論文也多是糊弄完自己糊弄老師。用不到一個月甚至兩周、一周的時間寫完。
混日子,成了許多大學生普遍的通病,后果會在工作、就業后立馬顯現。一名大學生在畢業參加工作后,連續遭到炒魷魚。用人單位表示:情緒化嚴重、專業素質低,做事不踏實。無數類似案例證明,沒有扎實的專業素養是很難在社會立足的。
2018年,教育部下發文件,取消清考。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提到:大學要合理增負,增負并非是增加課程的量,而是以提升學生質量為目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適度增加學生不能按時畢業是應該的,本科生有一定的淘汰率也是必然。
假裝努力不再可行,拿出真本事才配畢業。
別在最好的年紀放棄自己
年輕時候的努力,就算沒有立即的回報,但它終會在你身上以另一種形式出現。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提出“高考不是分水嶺,大學才是分水嶺這一觀念”。你的過去決定了你的現在,你的現在決定了你的未來。
別人早起泡圖書館的時候,你在睡覺。別人上課聽講記筆記的時候,你在溜號。別人在業余時間兼職、運動的時候,你在打游戲追網劇……
四年下來,差距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拉開了。學生在校所學的是在工作中必備的技能,一旦在學校得過且過,混過畢業,他們在工作中將面臨很大挑戰。很多即將畢業的大學生都有類似的感受,早知道這樣我就好好學習了,早知道這樣我就少玩游戲了,早知道……千金難買早知道。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一寸金,在該學習的年紀,哪有混字一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在大學里付出努力,才能在進入社會后多一些應對生活的能力。
別在課堂上沉睡,別在學校中沉淪,別在未來某一天手足無措的時候悔不當初。
別在種樹的時候選擇乘涼。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別在應該有想法的時候選擇墮落。大學,最起碼應該弄懂的是你自己,明白你真正想要過怎樣的生活。
別在最好的年紀放棄自己。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努力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情,可怕的是你自以為是把別人當傻瓜,把自己當聰明人。
Copyright? 2009-2020 北京學之府教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xuefu.com) All Rights Reserved